我国民间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,每9天为一个时段,也就是常说的“数九寒天”。其中,三九天到四九天是一年当中天气最冷、寒气最盛的时段,此时阳气封藏,气血运行不畅,是关节退行性病变、颈肩腰腿痛、呼吸系统疾病、消化系统疾病等常见病的高发季节。适时进行“三九灸”能起到温阳益气活血,健脾益肺补肾的作用,达到散寒祛风除湿,通经活络止痛的效果。
俗语有“夏养三伏,冬补三九”的说法。
“三伏”与“三九”相对应,前者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后者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。
数九从冬至日开始算起,第一个九天叫“一九”,第二个九天叫“二九”,依此类推,一直到“九九”,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。
“数九寒天,冷在三九”,“三九”是一年中气候最为寒冷的时候,极易引起旧病复发或加重,因此古语有云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,此时养生极为重要。
一年最佳艾灸时节:三伏与三九
我们都知道,一天中最适合艾灸的时候是阳气生发的上午。那么,一年中呢?
答案就是阳气最旺的三伏和寒气最重的三九。这与中医“天人合一”的理论不无关系,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,在疾病的调理过程中,若能顺应四季气候来平衡人体阴阳,可达事半功倍之效。
“三伏灸”与“三九灸”都是顺应四季气候特点的内病外治疗法,其理论基础是“夏养三伏,冬补三九,冬夏共治,阴阳调衡,疗效相得益彰”。
“三伏灸”是为了借外界阳气、祛体内病邪,目的在于“冬病夏治”;
“三九灸”是为了补充阳气、抵御寒邪,目的在于“夏病冬防、冬病冬调”
“三九灸”原则:宜“冬令补肾”
一到冬天,许多人白天手脚冰凉,穿得再厚身上都和不起来;晚上睡觉时被子盖得比别人多,被窝却通宵都冷冰冰的。这种怕冷的感让人一整个冬天都缩手缩脚,感冒不断,旧病也易复发和加重。中医认为,怕冷是由于体内阳气虚弱所致,其实说白了就是肾虚。人体肾阴、肾阳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,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冬天过度怕冷说明身体当中阳气不足,也就是我们说的肾阳不足。造成肾阳不足的原因首先是牌虚,牌气虚弱之后,消化食物的功能必定降低,我们体内没有足够的食物运化之血来滋养五脏六腑,致使肢体末端血流不畅、血运不足、失其温运,导致手脚冰冷。
要改善脾、胃功能,首先要补足肾阳。肾阳不足,人体就像没有汽油的汽车一样,无论外观怎样,也不能发挥功能。肾的阴阳是会变化的,不能根据病人的一种症状就断言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,所以在治疗和调节中很容易把肾阳虛当成肾阴虚来治疗,或是把肾阴虚当成肾阳虚治疗,结果越治症状越严重。
中医认为,要治疗手脚冰凉,主要在于通经络、活血化、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。如果经常艾灸涌泉、劳宫、气冲、肾腧四穴,往往能起到较好的疗效。
哪些证候需要“三九灸”?
1、呼吸系问题
三九严寒,呼吸系统极易受到病毒侵袭,“三九灸”可以益气宣肺、祛风散寒,可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,尤其对过敏性鼻炎、慢性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等疗效特别好。
取穴:肺俞穴、心俞穴、膈俞穴、膏肓穴、定喘穴、中府穴。
2、消化系统问题
消化系统疾病大多由于阳气虚弱、气血不足所致,如中焦虚寒、虚寒性胃病、肠胃功能紊乱、慢性结肠炎、虚寒腹泻等,“三九灸”对此有很好的疗效。
取穴:中脘穴、天枢穴、脾俞穴、胃俞穴、足三里穴、三阴交穴。
3、骨关节问题
很多中老年人做“三九灸”就是为了调理骨关节疾病,“三九灸”对颈肩腰腿痛、肌肉疲劳等能起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,如关节痛、骨质增生、关节炎、风湿等引起的各种虚寒性颈、肩、腰、腿痛等。做完“三九灸”,不仅疼痛等不适症状减轻,行动也会轻快自如。
取穴:阿是穴、膝眼穴、鹤顶穴。
4、免疫系统问题
身体阳气不足就难以抵御风寒湿邪,尤其南方的冬天湿冷,人体稍不留意就会被外邪侵袭,引发感冒、哮喘、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。此时“三九灸”,相当于给身体加了一把火,可以将外邪悉数赶出体外。
取穴:命门穴、中脘穴、关元穴、足三里穴、三阴交穴、涌泉穴。
5、妇科问题
下焦虚寒、宫寒、痛经、带下量多。如上文讲述,妇科疾病患者最需要“三九灸”。
取穴:八髎穴、神阙穴、天枢穴、归来穴、子宫穴、血海穴。
除此而外,健康人群也可做“三九灸”强身保健。
背部:大椎穴、身柱穴、命门穴、风门穴、肺俞穴;
腹部:中脘穴、神阙穴、气海穴、关元穴;
腿部:足三里穴、三阴交穴、涌泉穴。
其中,成人以神阙穴为主,可加灸命门穴、中脘穴、关元穴、足三里穴等扶正穴位;儿童以身柱穴为主,可加灸神阙穴等。
相关链接:普云,普云艾灸,普云艾灸器,艾灸器,艾灸器材,艾灸仪器,艾灸器械,无烟艾灸,无烟艾灸器,韩国艾灸,韩国艾灸器,长春艾灸,长春艾灸器,长春无烟艾灸,长春韩国艾灸, http://www.puyunaj.cn/